廣場舞與漢代,看上去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又似乎之間有些什么微妙的聯系。
▲電視劇《云中歌》劇照
在漢初,國家祭祀祖先的活動是一直有舞蹈的,但在祭祀天地的活動上舞蹈卻一直缺席,直到漢武帝即位才終于意識到這個問題。武帝說:就連民間百姓祭祀天地都有歌有舞,國家祭天卻沒有舞蹈,這合適嗎?(《史記·孝武本紀》)
武帝一發話,中央馬上起草一系列方案,支持祭天舞蹈的建設,其中一條就是擴建樂府。(《通志·樂略一》)漢樂府開始收集大量民間詩歌進行創作排演,舞蹈人員是直線上升。
再加上貴族宅邸也有很大的歌舞表演者需求,從事這一行在當時,簡直是永不失業。
▲電視劇《風中奇緣》劇照
而且,漢代舞者的社會地位還相對不錯。雖然從事音樂舞蹈表演的人被冠以“倡”這個在當代略顯不雅的稱號,但實際卻并沒有聽上去那么卑賤。
漢武帝身邊的李夫人、尹婕妤,還有衛子夫,都是靠舞蹈起家。在宮廷中表演歌舞時,遇到大臣奏事,那些表演雜技的藝人都必須要回避,但唯獨樂舞表演者不需要(《新書·官人》),足見舞者的社會地位。
▲電視劇《大漢天子》劇照
如何能順利成為舞蹈演員?
想要進入太樂這種機構成為宗廟祭祀舞蹈的表演者當然很難,那里的舞者大多都是貴族子弟或高級官宦子弟。而且他們表演的舞蹈相對固定,在祭祀每一位先皇的時候有三支舞蹈是一定會表演的,分別叫做《文始》、《五行》和《四時》,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電視劇《美人心計》劇照
成為樂府舞者。漢代盡管有戶籍制度,但主要登記的是成年男子。而此時樂籍制度也還沒有確立,音樂工作者也并不是那么固定的身份。因此進入樂府還是相對簡單的,實在不行,也可以先成為私人宅邸蓄養的音樂表演者,然后再曲線進入樂府。
像趙飛燕這樣出身卑微的女子,都可以進入陽阿公主府中學習舞蹈,最終爬到成帝身邊,成為權傾后宮的婕妤。
▲電視劇《母儀天下》劇照
漢代的舞蹈,好跳嗎?
在漢代,最流行的舞蹈叫做盤鼓舞。盤子或鼓在地上依序排列,一般會有七個,舞蹈者需要在上面踢踏、跳躍,還要做出不同的舞蹈動作,時而還會側鼓而臥。
這和雜技有什么區別?
▲電視劇《母儀天下》劇照
除了盤鼓這樣奇葩的舞蹈道具,漢代還流行一種長袖舞。盡管這種舞蹈從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只有漢朝人真的很喜歡甩!袖!子!
在漢畫像磚上有出現過舞者的袖子,長度超過了一個人的身高。穿上這么長袖的衣服,還要在舞蹈中上下揚甩,在空中形成一道道弧線。
▲電視劇《大風歌》劇照
此外,巾舞也是漢代的一種流行舞蹈,舞蹈者手執一塊巾布,長的類似白毛女的紅綢,短的則像二人轉的手帕,全靠舞者利用腕臂力量來控制巾布在空中的軌跡。
▲電視劇《衛子夫》劇照
▲電視劇《云中歌》劇照
如果“盤鼓舞”和“長袖舞”太難學不會,沒關系,漢代舞蹈有丑角出現。當然,既然是丑角,就不要想有什么華麗麗的裝飾了。扮演丑角的人通常只能穿著粗糙的衣裙,頭戴面具。對面的主角擊鼓起舞,丑角只需要弓步揚臂,做出呆萌的動作就好了。
-END-
文丨老干部
文章配圖丨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