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伦片在线观看,国模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免费蜜桃,三个武警帅男同videos,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臀

海南日報整版報道!帶您了解千年白沙山蘭稻



白沙“啦奧門”將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青松鄉舉辦


2020年11月17整版報道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

↓↓↓


白沙將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青松鄉舉辦“啦奧門”山蘭文化節



一株山蘭稻千年米香飄


11月16日,白沙青松鄉擁處村成片的山蘭稻成熟后一片金黃。李天平攝

漫山稻香,又是一年山蘭豐收季。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于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屬于海南生態核心區,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孕育了獨特的黎族“良食”山蘭旱稻,產自于此的山蘭米軟糯清香,營養價值十分豐富,近年來走俏于市場,越來越受到賓客們的喜愛。

一株旱稻,穿越了千百年的榮光歲月,也書寫了一部屬于海南黎族的農耕文化歷史。自今年11月初以來,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山蘭旱稻豐收時節,為了更好地傳承海南黎族山蘭文化,11月21日,由白沙縣委、縣政報業集團聯手主辦的2020年白沙“啦奧門”(黎族豐收祭祀活動)山蘭文化節將在青松鄉擁處村舉行,屆時將邀請省內外賓客們到此“吃新米,慶豐收”,并體驗黎族人民開山墾荒種植山蘭、“非遺”秀展演、生產勞作歌舞表演等。

喜迎豐收全省半數山蘭在白沙


11月16日,在白沙青松鄉打松村,黎族村民使用傳統的工具收割山蘭稻。李天平攝

11月16日,在白沙青松鄉,放眼望去,山坳間、坡地上,金黃色的麥穗迎風起舞,眼前的滾滾稻浪,如同聆聽著一曲曲歡快的豐收贊歌,大家在輕嗅著醇醇稻香之時,不忘加速揮動著割刀割下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

據悉,“啦奧門”在黎語中是“慶豐收、吃新米”的意思。每年11月份左右,是海南黎族山蘭稻喜獲豐收的日子,淳樸的白沙黎族百姓就會盛情邀約八方賓朋共品山蘭新米,同慶豐收,以此來感恩大自然的贈予。現今,這一習俗已躋身成為白沙“啦奧門”縣級非遺項目,并致力于傳承海南黎族獨特的山蘭文化。

“扛得住風雨的稻穗,顆粒更為飽滿,口感也一定會更好。”白沙擁處村黨支部副書記、山蘭稻產業致富帶頭人吉亞才介紹,自今年五六月開始種植山蘭稻以來,長勢十分喜人,但今年10月前后,白沙青松地區雨水過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山蘭稻的抽穗、灌漿。往年霜降時節,即可開始收割山蘭稻,但因今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幾場臺風接連來襲,晴天較少,山蘭稻穗的成熟期也相對推延,直至等到11月中旬才陸續迎來收割。

據初步統計,截至今年10月,海南全省山蘭稻種植面積約有8000余畝,其中,白沙青松鄉山蘭稻的種植面積就約有4000畝,共有300多戶村民參與種植,其中七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扶下,近年來,白沙在原有山蘭紅、山蘭糯、山蘭香、山蘭黑糯等品種的基礎下,嘗試種植的山欄陸1號等高產品種的收成也十分喜人。

九項主題活動品讀黎族山蘭文化

“美不過黎族三月三,甜不過黎家糯山蘭。”

據2020年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安排,在11月21日活動開幕當天,白沙將在青松鄉擁處村設置豐收大道、消費扶貧大集市、“非遺”印象體驗展、山蘭文化節活動開幕、民間傳統開山祈福、合畝開鐮祭儀式、“千年山蘭育黎家”主題節目表演、豐收長桌宴、農趣勞作體驗活動九項主題活動,充分展示海南黎族山蘭文化的魅力。

其中,在合畝開鐮環節,將呈現黎族傳統播種、收割山蘭“啾門”“灰門”“嗚唋”“燦門”等民俗元素;在消費扶貧大集市環節,將以“山蘭”為主題,在豐收大道兩旁布置山蘭米、山蘭酒等特色農產品,以及白沙各鄉鎮美食小吃展銷平臺,同時開展白沙特色農產品商貿推介;在“非遺”印象體驗展環節,將設置非遺項目展示區,邀請縣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黎族雙面繡、黎族泥片制陶、骨器制作等技藝及作品,增強賓客與非遺傳承人的互動性、體驗性,并開展特色“非遺”產品推介。此外,在農趣勞作體驗環節,活動承辦方還將邀約八方賓客體驗打稻谷、脫粒、篩米、打糯米糍粑、舂米等趣味活動。


山蘭米煮熟后,飯香撲鼻,著實令人難忘,“一家煮山蘭全村香”至今廣為流傳。邀約遠方親朋來吃新米,慶豐收,不僅能讓山蘭的滋味氤氳于口,這也是白沙黎族群眾對來年風調雨順、積谷千倉的一種美好期盼。在當天活動的豐收長桌宴環節,活動承辦方將在擁處村千年古榕樹下布置“感恩長桌宴”,到時,長長的方桌鋪著綠油油的芭蕉葉,上面盛放白沙各種各樣原汁原味的山蘭酒和特色美食——竹筒飯、魚茶、肉茶、五腳豬肉等;可以期待的是,到時在席間觥籌交錯,將處處散發出淳樸又歡快的慶豐收節慶氛圍。


農業+非遺+旅游助力提速鄉村振興

山蘭米富含硒、鐵、鋅等適合人體吸收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數倍于普通大米;山蘭米一直都是黎族百姓招待賓客的佳品,現今,在注重生態康養的飲食文化氛圍下,山蘭米在市場上越來越走俏。

“山蘭旱稻看似易種,好管,但產量很低,稻谷畝產量僅為220斤左右,即便是栽種現今精心培育的高產品種,畝產量也僅能提升一兩成左右。”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陳健曉介紹,白沙山谷多,坡地多,稻田排水較為順暢,非常契合種植山蘭旱稻,再加上周邊地區雨露、陽光充足,山蘭稻稻穗較為飽滿,收成可觀。

白沙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推動農產品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并以海南黎族農耕稻作文化等優質資源為主要抓手,加快推動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等特色休閑農業、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與升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當地群眾實現增產又增收,有效提速鄉村振興的步伐。


白沙舉辦山蘭豐收田消費扶貧認購活動

旱稻寫豐年認購潤心田


11月16日上午,在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擁處村半山腰處,百余畝山蘭稻田已染成金黃,就好比是鑲嵌在藍天白云與青山綠水之間的油畫布,美不勝收。


11月16日,認購山蘭稻的客戶漫步在白沙青松鄉擁處村的山蘭稻田里。李天平攝

“以前都曉得水稻是長在水田里的,這回是第一次見到長在山嶺上的山蘭旱稻,真的太神奇了!”正在白沙進行冬訓的國家女子拳擊隊隊員常園見此一幕,禁不住地贊美著。當天,2020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系列活動之黎家山蘭豐收田消費扶貧認購活動在此舉行,作為參與消費扶貧認購活動的一員,常園所在的國家拳擊隊代表一行當即就認購了一畝山蘭田。

“哪怕土壤再堅硬、貧瘠,山蘭稻仍舊頑強地扎根在山谷間、坡地上,直至結出沉甸甸的稻穗,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就很值得拳擊隊隊員學習。”國家拳擊隊教練張培杰介紹,目前,國家拳擊隊有30余名隊員在白沙冬訓,其中就包括常園、谷紅等世界冠軍級隊員,準備全力沖刺明年舉辦的奧運會。他說,山蘭米是生態糧食,營養價值高,國家拳擊隊也非常樂意為白沙的山蘭產業及消費扶貧活動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們公司認購一畝”“我以個人名義認購三分地”……此外,活動主辦方還精心篩選位于這片稻田居高點的5處山蘭田進行認購,經測量每塊田約為3分地,估測產量約60斤山蘭米也引得白沙家國文化體育有限公司、中國國家拳擊隊、海南艾得森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白沙雨林馬拉松體育有限公司以及海南高信集團以及廣汽新能源愛心車主等競相認購。此次活動主辦方表示,愛心企業及市民認購相應面積的山蘭田,即可享受相應的山蘭稻收成。此外,活動主辦方還將為認購者頒發證書,并在相應田塊以此命名,邀請認購者參加將于11月21日舉辦的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開幕式,盡情體驗收割山蘭稻、免費品嘗長桌宴等。

“感謝大家的愛心認購,我們更有信心帶著大伙把山蘭稻種好、管好,讓這一產業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擁處村山蘭稻產業致富帶頭人、白沙仙婆嶺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吉亞才表示。


種稻殊不易耕耘傳古今


白沙位于海南生態核心區,在白沙種植山蘭稻最多的當屬青松鄉,這里多為丘陵與坡地地形,千百年來,當地黎族、苗族百姓多將山蘭稻種植在緩坡上、或半山腰上;放眼望去,一株株山蘭稻混雜于石塊之間,即便底下的土塊再堅硬與貧瘠,它們依舊努力往下扎根,往上向陽生長,汲取著陽光、山泉與甘露的能量,也迎接著臺風與驕陽的考驗。

采訪中,白沙青松鄉的多名黎族老者認為,山蘭稻的特性,既折射了海南黎族旱稻獨特的農耕文化,又恰似黎族先民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勤勞耕種,向大自然索要果腹之糧的那一份堅韌不拔的品質。從農耕時間來看,山蘭從種植到成熟,只需要5個月左右時間,但事實上,需要海南黎族先民將近一整年的勞作。記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由政協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撰出版的《白沙風物》一書就有關于“砍山種山蘭”的記載,其中就提到,在農歷二月份,要砍伐(砍山),即用鉤刀先將大樹下的藤、雜草及小樹枝砍光,不能砍的大樹留在原地,只砍去樹枝或枝尾,農歷三月份用于曬干樹枝,農歷四月份焚燒(燒山)。

待農歷五月份,就迎來了山蘭稻播種,大致流程是,先上山砍一支150厘米長且硬的樹木制作成截穴(在土壤里開挖小洞穴)木棍,用刀把木棍的一邊削尖,男人用尖木棍在地面上截穴,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耙式截穴和點種法,如耙齒平直一樣;二是圓圈式截穴和點種法,是從大圓圈周轉到小圈,一般是兩人配合,男人用尖木棍往地前行截穴時,女人用腰簍盛著種子跟隨其后用手點放山蘭稻種。

白沙文史民俗專家介紹,每到農歷六月山蘭稻發青后,用鋤或刀把全部雜草等除光,農歷七月份稻抽穗,砍樹、割茅草在園中間(山蘭稻田)作一間守寮。到農歷八月份山蘭稻已入米結谷,人要在園里日夜守寮,白天趕鳥、夜間防山豬過來偷食和毀壞農作物。到農歷九月至十月,是山蘭稻成熟收割期,女人用手捻刀把一支一支稻穗收集成一把一把,六把為一份,放在園里曬干。男人則砍兩支木柱在園里搭架,用竹子搭成欄間式,把在園里曬干的山蘭稻放在架上或擔回家。

本著傳承與弘揚海南黎族山蘭農耕文化的初衷,近年來,由白沙縣委、縣報業集團主辦的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致力于通過“政府搭臺+文化唱戲”的模式,堅持通過舞臺表演及稻田情景展現的形式,重現海南黎族最傳統的山蘭農耕文化,并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曉海南黎族山蘭米的營養價值,讀懂海南黎族山蘭稻的文化基因。


白沙山蘭園項目加速推進中

沿山泉建棧道觀山蘭更盡興

從擁處村山蘭文化舞臺旁的山蘭道出發,一路沿著爬山棧道前行大約800米后,在擁處村半山腰處山蘭園里,一片蔥綠喬木及橡膠林的掩映下,集中種植著百余畝的山蘭旱稻。

放眼望去,山嶺疊翠,就在山澗溝壑間,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潺潺流淌,一路撞擊著巖壁,沖開的支流浸潤著屹立于擁處村山坳間、坡地上一株株山蘭旱稻。白沙青松鄉副鄉長黃瓊真介紹,“啦奧門”山蘭文化舞臺配套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中,全程長達800多米的爬山觀景棧道已基本完成修整,準備進入路面硬化階段。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第三批)集中開工白沙分會場項目之一,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體驗項目自今年9月中旬開工建設以來,施工方正在努力克服接連臺風及雨季等困難,各項工序正在加速推進中,預計將于今年底竣工。

“適當擴寬原先狹窄的登山路,沿著山泉、水塘建設觀景棧道,來年再見縫插針地在棧道兩側種植山蘭稻,增加景觀性,讓游客觸手可撫摸,觀景更盡興。”黃瓊真介紹,按照規劃,擁處村將打造觀景平臺、山蘭稻教育體驗園、農副產品形象展銷區、“啦奧門”山蘭文化舞臺配套設施、沿河景觀鐵索、露營基地等工程。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