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自本月22日上映,影片連續四日票房第一、上座率第一,票房即將破億,走勢更是喜人。由影片掀起的“給老師的真心話”活動也在網路上掀起熱潮。
縱觀影史,《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等都曾深刻詮釋過教師的重要性。而在國產電影中,鮮有主要刻畫教師形象并鋪陳師生之間故事的優質電影。此次,《老師?好》甫一上映就戳中觀眾淚點,并在市場中突圍,足見其制作和情感層面的用心。
以喜劇之名,言教育之事,捧哏于謙實力演繹嚴厲教師
?在青春片成為觀眾的心頭好時,校園生活多表現的都是愛情和叛逆,“教師”這一形象往往是缺席的。此次《老師?好》講述了在上世紀80年代的南宿一中,高三班主任苗宛秋和學生們斗智斗勇,雙雙收獲美好時光的故事。
?飾演教師苗宛秋的是有著“抽煙、喝酒、燙頭”愛好的著名相聲演員于謙,其在喜劇表演中的捧哏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次出演一個嚴厲的中學老師,讓于謙身上自帶一種反差萌,進而又達成一種人物形象上的笑點。雖然于謙先前已在《戰狼2》、《縫紉機樂隊》、《越光寶盒》等影片中試水,但《老師?好》是他第一次在影片中擔任主角并出任監制。
于謙影片塑造的苗宛秋憨態可掬,最愛象征個人榮譽的搪瓷杯、二八自行車,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實打實的嚴格。其個人的動作,以及與學生之間相愛相殺的互動,讓全片有節奏的呈現出許多笑點。
該片的笑,首先在于很多看起來古板,但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考學生涯。苗宛秋制定的“苗氏”班規,視學習為天職,除了考大學一切都是浮云。因此,學生擦口紅、燙發、跳disco這種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而常見的便是,苗宛秋開班會、摔茶杯、訓學生。他嚴格到不近人情,甚至方法落后得跟不上時代。
?學生的反抗是激發笑點的另一面。高三的學生都正值飽滿的青春期,任何壓抑個人表達的權威終會被給予反擊。《老師?好》中,學生們日常的斗嘴只是常態,一旦心思放飛,他們就把苗宛秋杯子上的“獎”給摳成只剩一個“大”字,甚至將苗宛秋心愛的自行車給高掛起來。而影片當中的湯夢佳、王廣源、秦鳴悅、徐子力、徐紫茵、郝鵬飛、郜玄銘等新人面孔也表現出彩,將高中學的外形和內心都詮釋到位。
影片傳達出的另一種笑,是一種無奈的笑。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苗宛秋之所以如此刻板和嚴格,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在不斷提醒自己教育的重要性。而學生們卻處于懵懂無知的年代,在加上當時正值社會的大轉型時期,學習也變得浮躁。
?苗宛秋的苦口婆心與學生的無所謂形成反差,老師的英雄主義無處安放,學生卻最終會幡然醒悟。這一幕恰似我們絕大部分人所經歷過的迷茫時期,觀眾會為苗宛秋和那一段過往而無奈,而釋懷一笑。
正因為生活郁郁不得志,但又懷揣著理想主義,苗宛秋的心路歷程是十分復雜的,時而嚴格時而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之后便歇斯底里。有時也會因為自己的狀元和名師身份而吹噓。于謙很好的將人物的復雜心理表現出來,最后出場的老年妝容更是將人生的滄桑感沉淀到位。
《老師?好》以喜劇之名,言教育之事。深入淺出的筆調和嬉笑吵鬧的氛圍,將一個時代的教師形象和師生故事合盤演繹。而這與時代的完美融合,是影片多維度的細心和努力。
重回80年代,用師生情叩問教育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之初的80年代對于中國來說,是具有絕對不凡意義的年代。而《老師?好》將故事背景設置在這樣一個變化的年代,既是因為故事原型的要求,也能從特殊年代中窺探整個中國教育的發展變化歷程。
為了將80年代的時代景象描畫好,影片的創作團隊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
在直觀的置景、道具表現上,影片中的人物用的是搪瓷杯,背的是軍用挎包,騎的是二八自行車,愛吃的是冰棒和北冰洋,娛樂工具是復古收音機,聽的是《吉米阿佳》和《冬天里的一把火》等金曲、跳的迪斯科和健美操。這些都可見創作團隊在還原時代背景的細致程度。而如學生在課堂上躲著老師看武俠小說被沒收、多嘴被罰站、參加文藝表演穿健美服等行為也透露出80年代校園生活的常態,以及當時學生的心理。
?而家庭成分、自行車情結、投機倒把等社會現象則是隱性的時間情感線索。苗宛秋當年是高考的省狀元,原本能去到北大中文系,卻因為家庭成分只能選擇去到師范院校,最后成為了一名教師。因為自己實現不了北大夢,他將夢想寄托在一屆屆的學生身上,對待教學十分嚴謹。而一旦收獲到認可,二八自行車、茶杯和公文包便成了他名師的象征、可以炫耀的物件。
?雖然把成績放在第一位,但苗宛秋也會在學生洛小乙與流氓廝混時,不顧個人安危前去勸說;聽聞洛小乙的爺爺住院,他騎著自行車載著洛小乙奔向醫院;“小商人”耗子被抓到了派出所,他不顧身份第一時間跑去解圍;“耗子”生病需要治療,他捐了一個月的工資;看到安靜在給礦區同學補習,即使其他老師都收費,但他免費辦起了補習班。
?對時代的高度還原,并不是刻意追求煽情和回憶殺的效果,而是遵從故事邏輯,且營造一種能夠令觀眾投入其中的氛圍,才能讓人物更鮮活、故事更有說服力,觀眾也能隨之進入到劇情和情緒當中。而生于或成長于那個年代的觀眾,才能真正從中找到過去的自己。
盡管《老師?好》中的80年代距今已有三十余年了,影片帶來的年代感是一聲溫柔的問候,但卻與當下沒有一點生疏感,這是因為無論是師生之間的故事還是師生的各自形象,都在個性中流露出生活和身份的共性,能引起不同年代觀眾的共鳴。
而影片當中折射的一些問題也從不過時,甚至對當下教育有著啟示意義。如“唯分數論到底有沒有用”、“嚴師能否出高徒”、“補習班的意義所在”、“學習好的同學都是品學兼優嗎”等話題是一直貫穿于教育中的普遍困惑。
重回80年代的歷史現場,《老師?好》有著師生之間的純真博弈,也在其間將許多教育問題帶出,淚點和笑點兼有。
追憶青春往事,在光影中與過去對話
?微博上關于“給老師的真心話”中,很多人在表達對恩師的感謝,也有很多人在感嘆時光的飛逝,還有許多人在搜索記憶里每一個你、我、他。《老師?好》中,教師教育的問題是其非常扣人心弦的一大主題,而其實讓影片更有余韻的是,在光影中與過去對話的溫柔。
?曾經,教室窗后面躲著的那一雙眼睛,是多少同學的噩夢。但一路求學下來,誠如網友說的,老師們終于不再打你了,但也終于不再管你了。掙脫束縛,或許可以在一剎那感到輕松,卻在回憶時,仍享受那些痛并快樂的時光。且總有一個老師就是苗宛秋同款。他總是督促著學生一切以學習為重,偏愛好學生,對調皮搗蛋的學生不留情面,持續為集體榮譽而努力。
而與老師的斗智斗勇更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時的行為可能很幼稚、很無聊,但也實在很珍貴。那樣的時光單純無暇,雖然再也回不去,但回眸過往,那些惡作劇卻成為了平淡生活的調味品,漫長人生的談資。
?影片中桀驁不馴的洛小乙碰上了乖巧的安靜同學,潛意識里那顆要變好的心就慢慢成長起來了。他開始愿意學習、遵守紀律,甚至努力入團。那些同學情誼,也是青春的見證。大家打打鬧鬧,會有考試成績上的比較、情感上的小爭執,但在人生大事上,大家總能以最淳樸的心思去解決問題,仍會最終攜手走過那繁重的求學歲月。
?誠如影片首尾呼應的那句話“我不是在最美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你們,讓我有了這段最美好的時光。”
所有人面對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時間對所有人也是公平的。我們在人生最簡單的歲月里,在校園中遇見。大家都保有著自己最本真的一面,這一面不夠好,甚至有些輕狂,但我們互相接受這些缺憾,并彼此陪伴成長,促成這段美好的時光。
?豆瓣關于影片的熱評提到,“轟轟烈烈的故事固然叫人印象深刻。但普通人的青春沒有什么撒狗血的劇情,有的是日復一日地在平凡中的堅持,有的是在歲月中磨礪出來的師生情,有的是籍由某種緣分聚集在一起的人的情分。”
《老師?好》是一部關于校園的青春片,它將視角對準了我們曾多次忽視的教師,打破了對于校園生活的刻板印象。雖然這些故事平淡如水,沒有強大的戲劇沖突,但卻如實的反映了我們的生活。青春歲月,熠熠閃光。對話過去,才能為繼續前行找到溫柔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