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富國四兄妹和父母的合影。(湄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7歲的杜富佳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她的哥哥是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排雷英雄”杜富國。2018年10月,杜富國在邊境掃雷任務中,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永遠失去雙手和雙眼。
今年1月底,湄潭縣人民醫院發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議后,杜富佳以院青年突擊隊隊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身份,先后兩次遞交“請戰書”懇請上前線。
她說:“雷場是哥哥的戰場,武漢就是我的前線。”感動之中,醫院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
杜富佳隨隊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第八病區開展醫療救護工作。病房里有44張床位,最多時她需要同時照顧30多名患者,其中有一部分重癥患者。杜富佳每天給患者抽血、采集咽拭子標本、打針、送藥,幫助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2020年2月20日,作為貴州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杜富佳從湄潭準備出發前往湖北。(湄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春暖花開之際,杜富佳和同事們從武漢回程,在酒店、社區、機場,人們一路歡送。最讓她感動的是,一些患者出院后還經常打電話給她:“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你以后常來武漢玩”“我們以后來貴州找你”……
杜富佳的大弟弟杜富民是湄潭縣家禮醫院ICU病房的醫生。“現在國家有困難,我很想盡一分力量。”疫情發生后,25歲的杜富民也寫下“請戰書”,要求奔赴湖北一線。但考慮到他工作才一年多,實戰經驗不夠,以及個人安全等因素,院領導“駁回”了他的申請。
遠在西藏邊防線上的小弟弟杜富強,利用巡邏間隙,為當地群眾宣講防疫知識。在這條藏語里稱為“阿相比拉”,意為魔鬼都不敢去的地方的道路上,杜富強已巡邏到第五個年頭,每次他都要背著70斤的背包,步行五天四夜。
在杜富佳眼里,這個自己從小背著長大的弟弟,在不經意間已經長大了。
對弟弟妹妹們來說,杜富國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杜富國一當兵就在云南邊防,部隊要抽組人員去邊境掃雷,為人民群眾排除雷患,他毅然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到了掃雷隊。
負傷后,有人問他: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掃雷嗎?杜富國說:“假如再給我機會,哪怕一千次、一萬次,我也會堅守初心,做出同樣的選擇!”
對于弟弟妹妹們的選擇,杜富國表示尊重和支持:“不管是在邊防一線,還是在醫療前線,他們都是盡自己的職責,年輕人就是要勇于擔當。”
湄潭是紅色沃土,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湄潭辦學7年。杜富國家門口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路,他就讀的皂角小學,曾經是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
杜富國的父親杜俊從小就對孩子們講“軍人光榮”,3個兒子長大后都報名參軍。杜俊為4個孩子取名“富國、富佳、富民、富強”,希望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家境貧寒,但一家人體諒忍讓、和和睦睦,兄弟姐妹從沒紅過臉。
“你們的人生你們自己做主。”杜俊和妻子李合蘭教育子女很開明。“孩子們有的一走就是幾年,有的去的地方很危險,說不擔心、不想念是假的,但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只要他們的選擇是對的,就應該支持。”李合蘭說。
“國佳民強”四兄妹的故事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有網友留言:“心懷家國天下的爸爸,深明大義的媽媽,教育出4個英雄兒女,可敬可愛的一家人,向你們致敬!”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