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歌舞劇中,跳六個不同篇章的舞蹈,換五套不同的服裝造型,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閉眼一想,在后臺,這該是多么"慌亂"的一幕啊。
但對于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青年舞蹈演員金玲來說,"這也是對于舞蹈演員的職業要求,舞臺下再如何忙亂,一定要保證舞臺上的自己,給觀眾展現的是最光鮮亮麗的一面。"
金玲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里,300余名舞臺表演人員其中之一,自6月8日進組《大地頌歌》,她已經在劇組待了三個多月了。金玲介紹說,自己在劇中一共參演了六個篇章的舞蹈。"分別是序章的‘合唱’,第二幕的‘奮斗之歌’、‘共產黨人好比種子’,還有第五幕‘采茶·獼猴桃’講述豐收的舞蹈,以及尾聲里‘咚咚喹’和‘燦爛的陽光下’,這幾段舞蹈基本都是民族舞的風格,對于我來說,還算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在一幕劇里參演六個篇章的舞蹈,對舞蹈演員而言,無疑是任務艱巨的。好在整個劇目經過協調安排,給予了演員一定的換妝時間。"其中《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大地赤子》這兩幕是沒有群舞戲份的,所以我們舞蹈演員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差去換妝。"
但是在尾聲里‘咚咚喹’和‘燦爛的陽光下’這兩段舞蹈時,間隔時長只有5分鐘左右,"不僅服裝要換,發型也要變成馬尾辮,所以我們都是‘咚咚喹’表演完下場,就開始邊拆頭發,邊一路小跑去更衣室,然后換完服裝去候場的路上,又是邊趕邊扎頭發……"
即便舞蹈動作嫻熟、換妝時間還算充裕,可并不代表表演過程中就會"一帆風順"。
在金玲的講述中,舞臺上的"小插曲"也是時有發生。"比如有一次,在跳第二幕的舞蹈時,我們幾個演員在更衣室看第一幕的開山的戲份,不知不覺看入迷,直到他們舞蹈快要結束時,我們才想起來該輪到我們上場了,趕緊風卷殘云般迅速換上鞋子,跑到舞臺上去,還好最后也沒有耽誤演出。"
除了候場的"小意外",舞臺上也會出現一些考驗舞蹈演員"臨場應變"能力的小測試。"比如在跳開場舞時,有舞蹈演員就不小心把鞋子給跳掉了,那就只能若無其事地光著腳丫把舞蹈跳完;還有就是男孩子在跳敲鼓的舞蹈時,跳得太用情了,一甩頭一使勁兒,直接把帽子的扣繩給跳松了,整個帽子就順勢蓋下來,最后這個演員也是在幾乎被帽子蒙著眼睛的情況下,把整支舞蹈給跳完了。"
舞臺上的"插曲",只能是繁忙排練演出之余的談資。金玲說,《大地頌歌》不是純舞劇,還有歌劇和話劇的融合。"作為舞蹈演員在參與《大地頌歌》的排練中,也需要參與合唱還有與話劇演員的搭戲,對舞蹈演員來說,這也是一種新的學習與歷練。"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攝影記者謝長貴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