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迪調整呼吸,堅持住,還有最后200米了!”3公里的賽道上,沖在前面的妹妹高文迪鼓勵著緊隨其后的姐姐。最后,姐妹倆先后沖過終點……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東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的跑道上演,每次連隊體能測試過后,姐妹倆都會相約留下來,相互交流經驗、監督加練。

高凱迪、高文迪出生僅相差5分鐘,相同的身高、近乎一樣的長相,都畢業于內蒙古財經大學。姐妹倆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父母都是農民。
當她倆考上大學的那一年,家中的哥哥正在上大二。供養3個大學生,一年好幾萬的花銷壓得父母喘不過氣來,一時間一家人犯了難。就在這時,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相繼出臺,對他們無疑是雪中送炭。
大學期間,三兄妹共計拿到國家助學金11萬元,極大緩解了他們的學習壓力。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他們家的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一家人還開開心心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子。

“拿什么回報你,我的祖國!”這成了一家人經常談論的話題。父母也時常跟她們念叨,將來大學畢業了一定要回報社會。

大學期間,征兵宣傳畫貼滿了校園。參軍報國,三兄妹的想法不謀而合。哥哥決定打頭陣,可惜由于體檢沒通過未能如愿。
大三時,名,但事與愿違,就在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姐妹倆未能參加體檢。
大四畢業時,姐妹倆再度報名,這一次她們順利通過了體檢、政審,成功加入了人民海軍。

從小學到大學,姐妹倆始終在同一所學校。從小到大,她們早已養成和對方叫板的習慣。
來到部隊后,她們相互間又叫上了板。妹妹體能比較出色,姐姐就暗自苦練拼命追趕;姐姐內務整潔規范,妹妹就反復研究、虛心請教。連隊戰友一提起她倆都會豎起大拇指:“一對愛比拼的‘姐妹花’!”

“3000米14分50秒、曲臂懸垂50秒、防護7秒、仰臥起坐58個……”翻開高凱迪的筆記本,記錄的不是自己的成績,而是妹妹的訓練成績。“目前我還有3個科目訓練成績落后于妹妹,下次一定要超過她……”高凱迪心中燃起不服輸的勁,筆記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訓練計劃。同樣的訓練科目,別人練一個小時,她倆往往練兩三個小時;同一個訓練動作,別人做一遍兩遍,她倆就練一二十遍。

就是在這種互相較量當中,姐妹倆成長速度比身邊戰友快了不少,在連隊中迅速脫穎而出。新兵連第一次疊被子比賽,姐妹倆以極大的優勢拿下了第一名和第二名。

前不久,連隊組織“軍體之星”評選,姐妹倆雙雙報名,都暗下決心,想一較高下拿個好名次。從報名那天起,姐妹倆就加班加點訓練。
跑3公里時,耐力更好的妹妹陪在姐姐身邊說:“穩住呼吸,把握好節奏!”屈臂懸垂訓練時,力量更強的姐姐則鼓勵妹妹:“堅持住,再堅持一秒!”做仰臥起坐時,兩姐妹也是互相較勁著,看誰能多做一個……那段時間,晚上的健身房,她們總是最后離開;周末的操場,總能看見她們你追我趕。在她們的帶動下,新兵連的戰友也掀起“比學趕幫超”的訓練熱潮。

“軍體之星”評選活動如期而至,姐妹倆經過前期的刻苦訓練,在比賽中穩定發揮,雙雙進入前十名,拿到“軍體之星”榮譽證書。走下領獎臺,姐妹倆第一時間撥通了父母的電話匯報喜訊。

“寶貝們,爸媽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你們現在不單單是爸爸媽媽的女兒,你們還屬于國家,屬于軍隊!家里日子越過越紅火,你們安心訓練,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后盾。”




兩朵“姐妹花”,連接的是親情;一身迷彩裝,承載的是責任。電話那頭,爸媽的話讓姐妹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踏實感。她們說:“有父母的支持鼓勵,我們在部隊更安心,只有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才能回饋祖國、回報父母。參軍報國,我們一定加倍努力,爭取干出優異成績!”
雙胞胎“姐姐花”
期待你們在軍營綻放出絢麗光彩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