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把鏡頭對準法醫行業,勾起了許多觀眾的新鮮感。畢竟近年來,從《法醫秦明》到《骨語》《御賜小仵作》,聚焦法醫職業的影視劇層出不窮,這個行業帶給觀眾的“神秘感”不減反增。法醫秦明綜藝首秀,還有更多業界大拿為法醫行業“科普”,讓大家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識,以及行業痛點。
法醫秦明攜手恩師綜藝首秀,“為生者權,為死者言”
法醫在國內是個冷門的小眾職業。據《前瞻經濟學人》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法醫物證、毒物等從業者均只有兩萬余人,法醫病理從業者只有8138人。但法醫節目的受眾,遠比從業者多。最先吸引來的不是綜藝觀眾,而是懸疑愛好者們,《法醫秦明》原型秦明的出現,配著高能尸檢場景,帶給觀眾刑偵劇般的爽感。身著警察制服,戴著黑色眼鏡的秦明,這位最具大眾知名度的法醫,第一次脫離文學創作的角色,以安徽省公安廳副主任法醫師的身份,開啟了綜藝首秀。
節目設置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理學專家劉良和周亦武擔任節目導師,帶領5位來自警官、醫科類院校的實習生開展30天的實踐,并進行逐層升級考核。為保障專業性,節目由湖北省公安廳新聞辦及刑偵總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湖北崇新司法鑒定中心指導制作。
作為導師的劉良和周亦武,兩人同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這對老搭檔被并稱為“法醫雙雄”。2020年全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的尸檢工作,就是由他們二人合作完成,對臨床判斷、死因判斷做出了重大貢獻。秦明的恩師劉良從業近40年,解剖案例多達4000余例,曾被評為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周亦武從小受父親——中國第一代法醫周文鏞的影響,自述“把法醫當成藝術”。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第一代法醫工作者、八旬高齡的周文鏞,中國第一位法醫學博士警察左芷津這些中國法醫界的執牛耳者們在節目里多次提到真實、燃情的職業理念輸出,法醫的使命是“為生者權,為死者言”,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里感受到公平正義”。
你愿意和法醫握手嗎?說專業更說“痛點”
對于法醫界的前輩們而言,與其說《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是一檔綜藝,不如說是讓法醫工作被更多人了解的窗口。在這檔節目中,觀眾了解到很多從前不曾了解到的行業盲點。比如你愿意和法醫握手嗎?在《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之中,對這類職業刻板印象的打破比比皆是。秦明說自己寫《法醫秦明》,源于一種屢遭“不吉利”職業歧視后的委屈。“我們參加法醫工作的時候,在QQ跟別人聊天,一聽說是法醫直接給你拉黑;去吃人家酒席跟人家握手,人家不跟你握,他覺得是忌諱,這多晦氣。”
原來法醫切開尸體的“第一刀”很有講究,既得考慮對死者人格的尊重,又要不妨礙死者面容完整;原來法醫的每項判定都直接決定法庭上幾個家庭的未來,所以要慎之又慎……經由節目里法醫界大拿們的科普,法醫職業的神圣感開始在觀眾心中逐步建立。
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何笑著離世?法醫科普告訴你
面試環節直接開顱,這職業氛圍沒誰了。模擬案發現場,通過觀察、檢索證據、洞察信息的過程十分枯燥,但又要大膽發揮想象,讓大家對真實案件的推導有了全面認知。最刺激的還要屬解剖環節,手術刀、電鉆、鋸子齊上陣,熒屏里的法醫們淡定從容,熒屏外的觀眾“頭皮發麻”。在公安機關全程監督下,由執法記錄儀拍攝下工作過程,也讓觀眾看到了法醫工作最真實的一面。
在夏日驢友死亡案中,嘉賓周雨彤、成毅、翟瀟聞、齊思鈞還分別扮演“死者”的閨蜜、暗戀者、哥哥及露營活動組織者,為實習法醫提供案發當夜信息。其中,專家也擔任了解說員的角色,經常幫觀眾科普一些法醫的專業知識。比如不同死亡時間尸斑的不同形狀、如何動刀讓“死者”更體面等,讓不少觀眾直呼“學到了”。
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結尾處,雪地里的小女孩在寒冷中擦亮了火柴,看到了烤雞、火爐,外婆溫暖的身影,最終帶著微笑離開。節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大概就是揭開了女孩微笑的奧秘。劉良表示,這則童話是一個經典案例,面帶微笑就是一種凍死的表現。散熱超過產熱,讓體溫下降,一直下降到接近室溫接近常溫,就會迅速死掉。這個過程一般分為四個時期,興奮期、興奮減弱期、抑制期、完全麻痹期。
在完全麻痹期,體溫在25℃以下,各種反射消失,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最終導致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會出現面部肌肉痙攣,看起來在笑,就是所謂的苦笑。令網友紛紛感嘆,“專業視角看童話故事會收獲不一樣的解釋,很震驚。一直以為是看到奶奶最后微笑死去的。”由此,也提醒在外旅行者外出露營,謹防風雨,注意保暖。
接地氣,綜藝找到新風向
深耕素人真人秀成為行業方向,主打素人的綜藝在娛樂性上存在短板怎么辦?《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之中,也埋下了一些戲劇化的因子。“法醫小白”們如何在實習中一步步升級打怪,才是這檔節目能觸發觀者共鳴的敘事重心。人設戲劇化給節目帶來看點的同時,也會引發觀眾討論。
畢業于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的向琴琴,在名校精英遍地跑的職場綜藝里,似乎預設要承擔低學歷主角逆襲的劇本。有人將她與《令人心動的offer》里的“打工人”丁輝相提并論。如何把握綜藝感和真實感之間的微妙平衡很重要。(張楠)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