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不重啟,跳舞不停歇”,跳廣場舞可謂是中國老百姓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項文化活動,無論是太陽熱烈的夏天,還是如今寒風刺骨的冬天,這一種極易“人傳人”的“街頭文化”,時刻在全社會“流行”。
連月來,一場場“舞林旋風”在永州市冷水灘區刮起。11月19日至12月5日,肖家園、梅灣、曲河等8個街道、21個城市社區組織了社區網格選拔賽、城市社區PK賽,55支隊伍1500余人參加比賽。12月14日下午,永州市冷水灘區2023年“激情瀟湘舞動灘上”廣場舞決賽拉開帷幕,18支來自冷水灘區各街道、鄉鎮選拔出來的隊伍同臺競技,盡展風采,一等獎最終花落梅灣街道代表隊。這是冷水灘區按照“一縣一品”要求重點,擦亮文旅品牌形象的又一經典力作。
全民健身廣泛開啟
廣場舞作為一種樂觀、開放的群眾文化項目,迅速在全國乃至海外“火出圈”。不過,如今如果還說這項活動是“50后”“60后”的專利,恐怕是個“誤會”。
說是個“誤會”其最直接的因果也顯而易見:因為“我”跳了舞,所以很快樂。側重點不在“表演”,而在“參與”。
當下的廣場舞內容多樣、花樣翻新、元素時尚,并不獨屬于某一個群體,正逐漸打破年齡壁壘,顯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部分上班族晚飯后就近跳舞,放松身心,放下坐在“格子間”一整天的疲勞;不少年輕人自成隊伍,他們裝扮時髦、放出最火的流行音樂、亢奮地邁開激昂的舞步,廣場上“全青年”陣容正迸發出火熱的能量;再加上公共基礎設施完善、休閑娛樂場所增加,廣場健身文化活動正在更多元、更廣泛、更持久地向全社會展開。

集體主義文化的回歸
“扭秧歌、廣播體操、國際舞”,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基因里就刻有集體活動的自覺意識和固有習慣。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隨遷老人、進城老人的鄰里關系越顯疏離,有強烈的交流意愿卻面對社交的“壁壘”。
廣場舞的出圈,成功破除了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恐墻”。
一方面,廣場舞對加入者的不設限,倡導“想來你就來”,氛圍熱烈友好,這種以舞為媒、因舞結緣建立起新型社交關系和文化圈層,大大驅離了人們的孤獨感。
另一方面,廣場舞作為集體舞的一種,它是人們歌詠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盡管當下齊舞的形式豐富多樣,但“集體表達”的“核”卻沒有弱化。

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而其中的關鍵在于“美好”二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已不再是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滿足,更是人民對精神生活有著更高追求的重要體現。
除此之外,還舉辦了普利橋二八農耕文化節、冷水灘消費季·重慶啤酒節系列活動,精準把握群眾需求,積極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新型消費增長點,以新消費引導帶動消費市場穩定前行。
文化活動的繁榮發展,是反映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的“風向標”,也是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晴雨表”。下一步,冷水灘區將以此次廣場舞活動為契機,不斷找準定位,持續挖掘文化活動資源,辦好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同時通過文化活動的窗口,展現冷水灘現代化建設“新面貌”,為促進文旅文創的“螺旋式”發展貢獻力量。
文/廖宇晨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