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在,鶯語和人詩”。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向來就有“清明至,食青團”的風俗習慣,為了讓更多居民了解傳統節(jié)日美食文化,感受社區(qū)鄰里之間和諧有禮的氛圍,4月3日下午,百水家園社區(qū)聯合工會委員會、婦聯、科協,組織工會會員、職工志愿者和轄區(qū)企業(yè)職工和博愛家園積分志愿者開展了“清風韻民俗,青團寄相思”包青團活動。
尋春天,憶清明,品青團,承民俗。活動開始前,職工志愿者準備好了開水,食用油,糯米粉及肉松、低糖豆沙餡。工會會員擼起袖子就將糯米粉在盆中揉搓了起來,揉搓到剛剛好,不粘手。再把預制好的食材進行安排,為現場的參與人員講述制作過程。大家清洗好雙手,戴上一次性手套,做好制作青團的準備,職工志愿者詳細介紹了青團的傳統制作方法,帶領大家忙碌起來,整個活動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大家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將準備好的面團、餡料切塊、揉捏、包團,不一會兒,一個個通體青綠、圓潤可愛的青團就成型了。現場還有工會會員心靈手巧,將青團包成了小狗的形狀。
食過青團,方知春天。制作好的青團色如碧玉、飄香陣陣,口感糯韌綿軟。大家品嘗著自制的青團很有成就感,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借此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還能感受到中華傳統節(jié)日的意義。
借助此次“清風韻民俗,青團寄相思”主題活動的開展。工會會員們還向轄區(qū)居民倡導文明安全的祭祀方式,提醒居民在祭掃的同時注意防范森林火災。向轄區(qū)居民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等方式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之情,弘揚文明祭祀新風尚,推進和弘揚新時代文明新風。
活動結束后,工會會員們還將親手包好的青團送到轄區(qū)內的獨居老人、抗戰(zhàn)老兵和新業(yè)態(tài)群體手中。此次活動,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美食文化,重拾了傳統青團的制作手藝,又進一步增進了鄰里情,營造和諧友愛的社區(qū)氛圍。
棲霞區(qū)百水家園社區(qū)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