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
張麗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二舅卻不幸因病于清明節前仙逝,與我們陰陽相隔了,至親們自然是痛哭流涕。在鄉下舅舅家,我們以萬分沉重的心情送完二舅最后一程,心里真是五味雜陳,難以訴說。
出殯回來,我靜坐在院中的果樹下,不禁感慨萬千。這個小院承載了我們童年無限的歡樂和夢想,留下了童年最珍貴的回憶。
在我的記憶中,姥姥家的舊院子很大,很寬,人很多,很熱鬧。寬26米的宅基地在當時的鄉下并不多見,因為四個舅舅住在一個大院里,沒有分家。我的媽媽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在姐弟八個當中排行老大,我們幾個外孫子就是姥姥家的常客。節假日,我們跟著媽媽回鄉下姥姥家格外高興。
姥姥家的大院就是個果園。院里面有杏樹、梨樹、蘋果樹……暑假里,我們表兄弟、表姐妹十多個孩子爬到樹上摘杏子的情景歷歷在目。孩子們躲著大人偷吃剛落了花,成了橢圓形的毛杏子,又酸又澀,但是屢試不爽。挨到六月初,杏子長大點了,杏核硬了,就摘酸杏子,煮熟了做湯面條。那味道至今難忘。麥收季節,樹上就結滿了杏兒,一顆一顆,橙黃橙黃的。路過的人,總是羨慕地說道:“多好的杏兒啊!”姥姥總是用長長的竹竿打些黃了的杏兒分給孩子吃,她說:"果子熟了,讓鄉親們嘗個鮮,這樣杏兒就會越接越多啊!”樹上的杏子吃完了,姥姥每天會帶領孩子們撿拾熟透了掉下來的杏子,一個個擺放在房頂上的塑料袋子上曬杏皮、杏干……熱天,泡杏皮茶喝,冬天,圍著爐子吃炒杏仁,喝爐子上煮的紅棗茶,那味道真是終生難忘。
姥姥的后院里還有姥爺養的牛和馬,有姥姥養的狗,有舅媽們喂養的豬媽媽,我們看著一群群小豬仔吃奶的情景哈哈大笑……清晨,舅媽們用純正的烏江大米做早餐,土灶里的柴火劈啪作響,煮好的大米用笊籬撈出來,燜上幾分鐘的白米飯粒粒散開,再拌上油辣子,熗上蔥花,那味道真是美味極了。長久以來,童年時期吃過的姥姥家的烏江大米的清香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沒有其他品種的大米能替代,那就是姥姥的味道。
小時候,一到節假日,我們這些城里長大的孩子最喜歡到鄉下舅舅家玩。孩子們很多,街上,院子里很熱鬧。男孩、女孩都爬樹摘果子……街上打沙包,院子里踢毽子,土地皮上抓石子,草叢里玩螞蚱……夏天還和其他鄰居家的小孩一起去河里戲水,狗刨,仰泳,沒有人教,居然學會了。夜晚到瓜地和二姥爺看瓜。白天幫大人們從地面向屋頂運送晾曬的手工粉皮,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曬著白花花的手工粉皮,那是孩子們和婦女們最幸福的日子。那時候,粉皮面筋是鄉下人招待貴客必須要有的特色飯。
夏天,麥收季節,我們到場上幫著大人們收麥子,打場。孩子們用堅棍幫著大人抬麥草,用麥稈編螞蚱籠子……,麥子一收下來,就用姥姥的頭巾裝一點,去隊里四爺爺家的果園里換夏蘋果吃,以物易物的傳統交易模式就是那樣,不用秤稱,但是人心是淳樸的,公平的,鄉親們并不斤斤計較。
我們這一輩,表兄弟,表姐妹共十九個孩子,相繼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有的學業有成,遠走他鄉。但是童年的美好回憶都留在鄉下,留在姥姥這個古老的院子里了。多年以后,這些童年趣事都永遠留存于記憶深處,難以忘卻。有時,想著想著會熱淚盈眶。因為逝去的童年永遠不會回來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一個人的童年一生只有一次,童年的快樂也只有一時。如今,我們這一輩大多數都已人到中年,青春不在,童年的歡樂不在,那些逝去的青春歲月終將拋棄我們,踏上一去不復返的路程,而我們也將繼續在歲月的長河里,讓心歸一。身處城市的我們都已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感恩我們的童年能與大自然有如此親切的密接,感恩我們這些親人因為姥姥能美好相遇。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感恩今生做他們的孩子,也感恩所有的遇見。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