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石碁鎮官涌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由明代陳德將軍帶兵駐扎于此而形成,因尖峰山下有一條名為官涌的小溪,該村傍涌而建,故名為“官涌”。開村600多年來,官涌村中名人輩出,嶺南杰出書法藝術家麥華三、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農民曲藝家朱甜等均出自于此。近年來,官涌村以書法文化為載體,積極融入石碁鎮“一文一武”文化品牌打造工作,在黨建引領下走出了一條特色文化的振興之路。
書法大家之鄉翰墨氛圍濃厚
走進官涌村,一股濃濃的翰墨氣息便撲面而來。牌坊名“官涌村”三個大字為已故鄉賢、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先生所寫。麥華三先生是嶺南杰出的書法理論家、書法藝術家和書法教育家,被譽為“現代嶺南書壇大名家”。他獨創了書壇公認的“麥體”書法,并出版多部著作;20世紀50年代,麥華三曾應邀用麥體小楷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并供國家檔案館存檔;廣州市民熟悉的“番禺賓館”“廣州友誼商店”“流花賓館”“太平餐廳”等地標建筑的題字,也出自麥華三先生之手。
麥華三書寫創作圖
為傳承書法文化,官涌村積極開展各類書法文化活動:舉辦首屆“麥華三”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開展麥體書法專項培訓、編寫《麥體書法教程》、開辦麥華三書法作品展、暑假公益書法培訓班、定期舉辦書畫名家進村(社區)揮毫送墨寶活動、書畫文化進企業講座和書畫展覽、送春聯下鄉等,讓村民群眾更直觀地接觸、傳承麥華三書法文化。今年3月,華三書院被授予“石碁鎮教育高質量發展實踐基地”稱號,并協助開展6月舉辦的“禮贊二十大翰墨寫僑心”番禺海內外書畫作品展暨麥華三書法作品展,向番禺區圖書館、區檔案館等贈送了多幅書畫作品,表達了對活動的支持和推廣書法文化的熱忱;官涌村茂生小學也于今年6月被授予“廣州寫字教育示范學校”稱號,進一步向青少年弘揚了書法文化,把書寫教育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官涌村茂生小學被授予“廣州寫字教育示范學校”稱號
夯實基層黨建促進經濟發展
官涌村堅持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果轉化成推進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上,利用好線上線下資源,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堅持“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制度,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堅持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走街串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努力解決群眾所盼所需;抓穩班子建設,落實好“四議兩公開”制度;堅持集體研究和科學民主,議事謀事做事互相通氣、交換意見,領導班子團結統一,村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官涌村狠抓重點項目,推動市蓮路北側經濟留用地項目開發,先后完成了前期策劃、方案宣講、“四議兩公開”等工作,該項目已立項并列入該村今年的重點項目推進,爭取盡快動工建設;完成了多宗閑置廠房、商鋪、土地的流轉程序,進一步盤活集體資產,提升經濟活力;全覆蓋走訪了轄區內的重點企業,了解企業情況,協調解決企業難題,推動經濟回穩向好。
堅持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走街串巷
優化基礎建設提升村容村貌
今年以來,為優化村內基礎建設,官涌村全力協助完成了官南永工業區雨污分流工程建設,加快了水環境治理進度;完成了環村路路燈工程的驗收及管轄路段路燈的升級提升,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完成了官南永工業區電房升級改造工程,為周邊企業和群眾的生產生活做好保障;完成了官峰街路面標線和路牌設置工作,為群眾安全出行和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提供保障,官涌村今年還獲得了“廣州市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稱號。
官涌村村容村貌干凈整潔
此外,官涌村積極做好轄內環境衛生和生態保護工作,今年上半年累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集中行動共24次;持續做好垃圾分類、綠化維護、滅蚊、滅鼠、滅蟻等工作,完成建設垃圾分類投放點6個,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提升。
聚焦民生實事解決村民所盼
走訪慰問群眾
文/圖:番禺融媒記者楊璐通訊員:麥嘉麗鄒春玲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