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桂枝湯,卻遲遲不敢動筆。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桂枝湯的地位實在太高,名氣實在太大,傷寒論第一方,后世尊為經方之首,群方之祖,千古第一名方。然而在近年臨證當中發現,許多醫者只是把桂枝湯供上神龕或者說束之高閣,實踐中應用極少。不知是不敢用,還是不會用,或者是不屑用,總之是不用。也許是藥味太少價格太低無法創造經濟效益,也許是外感病人都去西醫科室靜滴抗生素了,沒有人在發病的初級階段來求助于中醫。盡管現實如此,但看著千古名方被冷落在一旁,心里真真不是個滋味兒。
桂枝湯的功效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科書把桂枝湯歸類為辛溫解表劑,功用為“解肌發表,調和營衛”,適用范圍是“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傷寒論》教科書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桂枝湯的應用范圍:“桂枝湯為辛溫解表輕劑,以調和營衛為主,此外還有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調和陰陽的功效,凡營衛不和之病證皆可選用,絕非局限于太陽中風證。”然而,關于如何調和營衛,其解讀基本上是“辛甘化陽、酸甘化陰”之類,遍覽歷代注解,皆在此列。
這種解讀實在不能令人信服。如果只是辛甘化陽,那么不用桂枝,換成其他辛味藥物可以嗎?比如麻黃,或者細辛?同樣酸甘化陰,不用芍藥而用其他酸味藥比如五味子、烏梅,可以嗎?顯然不行。但為什么不行呢?始終找不到答案。
各種經典中的解讀日本江戶時代漢方學家尾臺榕堂在其《類聚方廣義》中說:桂枝湯者,蓋經方之權輿也,《傷寒論》資始于桂枝湯,《金匱要略》發端于栝樓桂枝湯,必非偶然也。但究竟如何“非偶然”,實在是不知道。
眾所周知,醫圣張仲景當年為了撰寫《傷寒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這里的古訓和眾方其實是有個基本的框架和藍本的,那就是《伊尹湯液經》,又稱為《湯液經法》。仲景論廣《湯液》而成《傷寒》。在《輔行訣》中有這樣的記載:“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后學咸尊奉之。”《湯液經法》載經方三百六十首,原書早已失傳。而《輔行訣》檢錄其中常用者六十首,尚存于世,使得后人能夠窺得《湯液經法》的部分原貌,實在是不幸中的大幸。
桂枝湯?陽旦湯?《金匱要略》陽旦湯小注:即桂枝湯;《千金》陽旦湯,也是桂枝湯;成無己注解說陽旦湯是桂枝湯的別名;而通過研讀《輔行訣》可知,傷寒論桂枝湯就是《湯液經法》小陽旦湯,而仲景避開了道家的方名,以主藥桂枝命名。那么,要真正研究桂枝湯,就需要把桂枝湯還原到《湯液經法》小陽旦湯的原始狀態,在全部外感天行經方當中來理解小陽旦湯的方義。
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天行經方按照方位鋪陳一下:正東青龍,宣發之劑,即麻黃湯、小青龍湯;正西白虎,收重之劑,即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正南朱鳥,清滋之劑,即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正北玄武,溫滲之劑,即傷寒論真武湯;東偏北陽旦,升陽之劑,即桂枝湯、黃芪建中湯;西偏南陰旦,扶陰之劑,即黃芩湯、小柴胡湯。
主藥桂枝,五行屬性為木中木,即曲直之直,或者說是肝氣之用,生生之力尤強,如急先鋒一般勃然而起,引領陽氣上行;芍藥,五行屬性為金中木,即曲直之曲,或者說是肝氣之體,恰似大部隊緊隨先鋒之后,為先鋒提供支持,避免孤軍作戰。甘草生姜大棗共同作為后勤部隊,補充給養。其中甘草五行屬性為土中木,是中土藥物中最具生氣者;姜為木中土,是木藥中最能補中土者;棗為土中火,是甘土藥中最能入心助血者。而生姜為菜,大棗為果,藥后啜粥為谷,暗合“五谷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這樣的后勤補給隊伍足夠強大,“味歸形,形歸氣”,協同桂枝芍藥,共同引領陽氣上升。
木之體用,即眾家所說的“榮衛”,但榮衛只是木氣體用的一部分,遠遠不是全部。
臨床如何應用臨證應用時,根據機體的實際情況調整桂枝和芍藥的用量。如果用不足,或者說是榮強衛弱,就需要增加桂枝用量,甚至去掉芍藥;如果體不足,或者說榮弱衛強,就需要增加芍藥用量,甚至去掉必要時桂枝。這樣就形成了桂枝加桂、桂枝去芍藥、桂枝加芍藥、桂枝去桂等等一系列加減方,傷寒學家們稱之為“桂枝類方”。
因為《傷寒論》探討的是寒氣傷人陽氣致病,因此升陽必是正治,作為升陽主方的陽旦湯理所當然成為傷寒第一方。然而,傷寒畢竟只是外感天行的一部分,如果出現熱邪傷人陰氣致病,那么扶陰主方陰旦湯就會成為第一線用方。而小陰旦湯就是黃芩湯,小柴胡湯就是大陰旦湯的變方,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南方溫熱地區會誕生“柴胡派”。
作為醫者,遣方用藥需因時因地因人因證而異,切切不可把自己歸為某一派而畫地為牢。火神派鼻祖鄭欽安也同樣擅用寒涼,溫病派名醫葉天士該用溫熱時也是大辛大熱令人咂舌。他們在世行醫之時,并不知道自己在開山立派,所有的派別都是后人為了標榜自己強加的噱頭而已。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不僅僅是當年仲景撰寫傷寒論的思維模式,更是所有業醫者的修行之路。
@大家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