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戰(zhàn)斗中,有這樣一位軍中天使,她扎根傳染病護理崗位22年,用愛心、細心、精心佑護著每一位患者,是患者眼中的“好閨女”,是護理團隊中的“知心大姐”。
她,就是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二科護士長吳丹。

把危險留給自己
第五醫(yī)學中心被確定為北京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收治單位后,吳丹被任命為確診患者病區(qū)的護士長。她主動作為,重新規(guī)劃科室“三區(qū)兩線”布局,使病區(qū)更符合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要求。
隨即,吳丹第一時間帶領護理團隊啟動新突發(fā)傳染病收治處置預案,啟動負壓病房,還獨立完成30多名一線護理人員的理論和操作培訓,完善自身防護、個性化護理措施和護理規(guī)范20多項。

在病區(qū),危險就在眼前,吳丹始終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護士長就要把危險留給自己、把重擔留給自己、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
吳丹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進病區(qū),最后一個出病區(qū)。時間一長,隊友們問她原因,她說:“我有經(jīng)驗!我多進些,隊友們就多一份安全。”
守護患者的健康
在吳丹心中,有一種守望叫患者的健康。她時刻為患者著想,細心觀察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飲食、睡眠、精神、心理等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個性化護理。她說:“我們不僅要讓患者遠離病毒感染,更要讓他們感受真情。”
78歲的陳大爺,是病區(qū)收治的年齡最大的患者。老人身體虛弱,每次開飯,吳丹都會來到老人床旁,拿著勺子一勺一勺地喂他,老人非常感動。

患者張某整天躺在病床上,情緒有些煩躁。吳丹了解到他愛看報紙,就每天給他帶幾份。沒過兩天,吳丹發(fā)現(xiàn)他看報紙很費勁,于是又找來一個放大鏡。漸漸,張某的心情舒暢了起來。
“我從武漢到北京治眼睛,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住進了醫(yī)院。我親人都在武漢,不知他們怎么樣了?”這天,23歲患者李某潸然淚下。吳丹走到床旁,說起了知心話,“暫時的分開,是為了以后更好地團聚。我們一起加油,一起戰(zhàn)勝病魔……”
“安全員”與“零感染”
每次,吳丹身著防護服一工作就是五六個小時。為多些時間護理病人、節(jié)約寶貴的防護用品,她在進病區(qū)前盡量少吃飯、不喝水。
長時間工作,她的嗓子沙啞了,人也消瘦下來,鼻梁和臉頰也被口罩壓出深深的痕跡,防護手套中的雙手也起了皺。她笑著說:“這是抗疫中的最美印記。”
為確保醫(yī)護人員“零感染”和患者“零交叉感染”,吳丹一直充當著“安全員”的角色。每次進入病區(qū)前,她都要提醒醫(yī)護人員必須雙人檢查、對鏡自查、護士長核查,確保安全才能進入病房。出病房時,吳丹還要仔細檢查每名醫(yī)護人員脫防護用品的每一個動作,確保萬無一失。
科里幾位“95后”護士,第一次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疫情,難免有些緊張和焦慮,吳丹主動當起她們的“知心大姐”,把自己抗擊非典、援非抗埃的經(jīng)歷與她們分享,鼓勵她們增強信心科學防護,叮囑她們每天都要給家人聯(lián)絡、報個平安……(洪建國、羅國金)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