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子導讀: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每份工作都有每份工作的辛酸,做好工作的同時,再委屈也不妨告訴自己:很多讓人難過的事情發生,并不是我們的錯。
在發出關于“你職業中最難受的時刻”征集后,我們收到了從事千奇百怪職業的讀者們的故事。
盡管做好了心酸酸的準備,我卻還是被不少人的故事,冷不丁地戳中,眼紅紅起來。
接下來的這些故事,真的很適合即將畢業/還未畢業的人看。
或許里面就有你們憧憬的職業,也或許你們已經選擇了其中一種。
但在開始你的工作生涯之前,看到這份工作最讓人難受的一面,我想,也是必需的事情。

“我們的工作沒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Y龍
職業美食編輯
曾經一天跑了好幾家店,跨越了大半個深圳,每家店都拍攝幾個小時,有的店還需要走路騎單車去,一天忙了十幾個小時。
回想一下這一天吃了什么,發現都是拍攝完早已放冷了的食物。
@閃電
職業自閉癥康復師
最難過的時刻就是,太多人包括身邊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自己的工作,經常會問:“那些孩子都是智障吧?”,“你每天就是帶他們玩吧?”
@瑞
職業紀錄片編導
聽起來很風光,其實是求著嘉賓配合拍攝。還得到處跑采訪挖選題,累得要命。
@Jeremy
職業內容審核員
某直播平臺的審核員一枚,內部人稱“鑒黃師”。看多了以后,再也不想看X片了,真的很難受,吃飯都反胃。
@澤。
職業機械類管培生
一開始:“你剛到社會,先到車間鍛煉一下吧!”。
接下來:“你能力還不足,還是在車間再呆一下吧!”。
最后:“你在車間這么久了,應該都很熟悉了,你就在車間吧”。

@張牧之
職業新聞記者
“那件事情是真的。”我們沒報。
@光原
職業大學老師
我離職前的最后一節課,也是一個大四畢業班最后一次課。
我帶著吉他,說這是最后一次課,我想讓你們上來說說你們想說的。
我彈了六十分鐘的隨意和弦,一如往常,無人上臺。

@大帆仔
職業戒毒社工
我跟進的一個服務對象復吸了,我的主任跟我說:
@戶繼峰
職業某行業駐外人員
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好久才能想起來自己在哪個城市。

初中時,我讀的是私立學校。在深圳,普通私立學校一般意味著——外地學生,沒有編制的老師,和高昂的學費。
我們必須每天在老師的看守下晚自習到10點半,周六也得補課。
后來才知道,就是這么拼命地無償補課、陪學生熬夜,她們的工資也還是5000塊上下。每多一個600分以上的學生,她們就多300塊的獎金。
老師面臨著學校、家長、學生的三方壓力,從醫者們呢,看看民生新聞就知道,“醫患關系”這個詞早就泛濫了。
他們是一般意義里受人尊敬的,卻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
“我們的委屈都是不能發泄的”
@旺仔一號
職業老師
當聽到孩子們齊聲回答“17+36=43”的時候最難受,恨不得拍死他們。
匿名
職業幼兒園園長
每次有家長說‘你好年輕’的時候,不是夸獎,更多是諷刺和疑問:你有能力嗎?
匿名
職業助教
在一家外教美術機構當助教,在這家機構的小朋友學員心里,只有外教才是他們的老師。
有一次一位小朋友跟我說:
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感覺好像白疼這些小朋友了,明明外教都經常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助教卻連他們的習慣都記在心里。
匿名
職業護士
很多病人康復時只感謝醫生,卻不會感激那些天天對著他們最長時間接觸最多的護士。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他們只知道醫生治好了自己的病,卻不知道護士的工作有多重要。
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護士除了有中專,還會有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
@李1晴
職業婦產科醫生
有次給人接生完,是個女孩,當時很瘦,才四斤多吧。抱出去的時候家屬特別失望,一直說“都怪這爛醫生的手”。
@超級無敵殺鴨人
職業護士
在我們的寫字樓下,門口總會有保安在24小時守著。
有一個冬天的晚上,平常坐在門口的保安不見了,燈也沒有開,我以為他不在。
但是往前走一點,我才發現他裹著黑色的保安外套,蹲在一個擋風的小角落里,大概這樣就不那么冷了。
有時我照慣例加班到10點,一時興起,就跑去樓下的711買啤酒喝,和樓下的年輕保安對視了一下。他說:
后來凌晨下班回家的時候,也常常見到他坐在那兒笑。
不知道這棟樓里有多少公司像我們一樣加班,至少離開空蕩蕩的大樓前,還能看他們一眼,也算是回家前的慰藉。
“一聽到‘辛苦了’就很想哭”
@Vonnie
職業審計
我是女生,經常性出差日常性加班,在廣州租了房細心地布置成最溫馨的樣子,卻發現一個月只能呆兩天。
巨大的工作壓力和超長工作時間沒說過一句累,但那天我媽看到我加班到凌晨的朋友圈私聊我說:“累了就回家吧,我給你煲湯。”
一瞬間就淚崩。
@澤同學
職業高速公路收費員
要是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做這個,每天坐在一個四四方方的鐵籠子里,對著司機微笑。
每天三班倒,忙的時候一天有上萬輛車經過,司機會開玩笑說:
但有時候看見遠遠有車燈過來,在我的窗口停下,我收完錢還沒來得及說“一路順風”,司機會跟我說聲“辛苦啦”,在那種場景里就會覺得特別感動。
@變成自然_
職業銀行網點一線
客戶:“你們中午還要吃飯?吃什么飯,沒看見外面這么多人嗎”
@鈦合金巨錘
職業軍人
有一次到一個景點執勤,當天的燈會人流量出奇的大,我們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是不可以擅自行動的。
就在我面前幾米,有一個咸豬手,我親眼看到他猥褻前方的女生。當時幾乎是人貼人,女生也沒辦法逃走,只能用眼神向我和我的戰友求助。
但是我們沒有接到命令,就只能堅守在原地。那時候,真的很難受。
我保證,在我脫下這身迷彩之后,我會每年到這里來做志愿者,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我一定會沖上去把他摁在地下,我保證!
@YourName
職業海洋石油工程師
一年中起碼有一半的時間在大海上度過,相親多次,最后收到的都是:你就在海上呆著吧,我們也別聯系了。
我能回答的只有一句:嗯。
@Az
職業審計師
非要說最難受的時刻,那大概就是我離職,提著重重的筆記本走出公司大門踏進地鐵入口的那一刻。
經歷了六個月的加班,我第一次見到夕陽中的林和西是什么樣的了,太想哭了。
最后
不少選擇新聞專業的學生,都像我一樣受過柴靜那本《看見》的啟蒙,但憑著腦袋里的一股熱血和一本書,是沒辦法變成記者的。
同樣的,沒有經過實習期的質疑、深夜的加班趕工,可能也沒辦法真正了解,一份工作真實的樣子。
在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的同時,也意味你要接受它的辛苦、偏見、委屈。
有一位在銀行柜臺工作的朋友說,面對客戶的無理取鬧,他已經可以馬上調動自己的表情,對著憤怒的客人微笑并且無條件道歉了。
但是,即使跳過了即時的反駁,下班的時候,他還是潛意識地反反復復地思考客人對他的辱罵,然后告訴自己沒有做錯。
在很多工作里,我們甚至已經機械性地跳過委屈,先解決問題。可能這也是我們變成一個成熟的工作者的代價之一吧。
很多讓人難過的事情發生,并不是我們的錯。
只是,我們得邁過去,把惡的打倒,好的吃掉,才有可能升級通關。
謝謝留言的讀者們,你們的經歷會提醒其他打算從事這份工作的人,他們即將會面臨到的難過和委屈。
—END—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