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18日,蒲溪夬儒節上,村民們跳起鍋莊舞。
編者按
我居新城君舊城,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十年前那一刻,在四川汶川發生的里氏8.0級大地震,致使山河破碎,許多城鎮化為瓦礫,近七萬同胞遇難。
大災面前,國人堅強不屈,眾志成城!手拉著手,生死不離!
十年過去,同胞心手相連,思念成海!銘記傷痛,砥礪前行!
如今地震廢墟已成遺跡,新的城鎮在涅槃重生,活著的人們再次掛起了全家福,孩子們也有了新的學校。
澎湃影像志,記錄這十年滄海桑田,見證彩虹在風雨后堅強升起!
汶川大地震后的十年間,“云朵上的羌寨”——四川省阿壩州理縣蒲溪鄉休溪村的村民們仍守在祖輩們住了近千年的羌寨里。
休溪村所處的大山背面就是汶川縣城。十年間,得益于各級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休溪村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獲得了極大改善。
休溪村的羌族人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獨特的羌文化如今已經成為理縣的文化標識,理縣連續7年在休溪村舉辦了蒲溪夬儒節,向外傳播推介古羌文化。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鳥瞰休溪羌寨,廢墟的周圍“點綴”著許多藍色的帳篷。這里土地貧瘠,生活不易。

2018年3月17日,四川阿壩,半山腰的休溪村。震后十年,這座“云朵上的羌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鳥瞰休溪羌寨,廢墟的周圍仍“點綴”著許多藍色的救災帳篷。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鳥瞰休溪羌寨。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冬天日照時間很短,一群老人坐在正在重建的房屋前,享受陽光。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家里地震中垮塌的房子還沒修好,一位小女孩睡在自家搭建的帳篷里。

2009年7月6日,四川阿壩,休溪村兩位本地工匠在驕陽下認真地工作。震災過后,村里大部分房屋需要重建。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休溪村家家戶戶的房頂都插著國旗,立著太陽能熱水器。

2009年7月5日,四川阿壩,休溪村的水泥路已經打到了村民們的家門口。
2018年3月19日,四川阿壩,村民們正在清掃休溪村里的道路,這條水泥路是2009年修建的。
2009年1月14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正在殺年豬,主人在一旁焚香燒紙祭神。羌族人信奉萬物皆有神明,對自然充滿敬畏之心。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在休溪村舉辦的蒲溪夬儒節上,村民們抬著祭品走出休溪村。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汪健勇結婚大喜的日子,按照羌族習俗,他和親朋好友興奮地牽著手,唱著古老的羌歌在村子里穿行。這是汶川大地震后,村里的第一場婚禮。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正在汪建勇家吃婚宴。
2009年7月5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汪健勇不到7個月的女兒吃著媽媽喂的玉米糊,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這是汶川大地震后,休溪村里出生的第一個孩子。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們在村部的操場上打籃球,這是他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村民的“跑酷運動”。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的村民們在跳鍋莊。
2009年1月13日,四川阿壩,休溪村的兩名端公圍繞火堆,敲起羊皮鼓。
2009年1月14日,四川阿壩,徐光勇在自家的屋頂吹羌族的特色樂器口弦。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蒲溪夬儒節上,村民們集體跳起了鍋莊舞。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在休溪村舉辦的蒲溪夬儒節上,一位端公在向游客們展示羊皮鼓舞。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在休溪村舉辦的蒲溪夬儒節上,一位端公在表演“打油火”。
2018年3月18日,四川阿壩,休溪村的小朋友們正在吃面包喝牛奶。如今該村人均純收入比10年前增長了近10倍,牛奶面包也成為羌寨孩子們的日常零食。
2018年3月19日,四川阿壩,一位休溪村的村民正在用自來水洗蔬菜。
如今,休溪村的人均年收入增長了近10倍。外地游客逐漸涌入,該村的旅游業也開始萌芽。這里的村民們仍繼續著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生活方式,婚喪嫁娶,打鼓跳舞,與這里的天地為伴,過著平靜又熱鬧的生活。
本文圖片均來自潘敬林/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