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侗族歌舞表演《多嘎多耶.歡樂侗鄉》。)
距通道縣城10公里,黃土鄉的皇都侗文化村,由頭寨、尾寨、盤寨、新寨組成,有“侗戲之鄉”的美譽。相傳,古代夜郎國國王路過此地,被這里的迤邐風光、異域風情深深吸引,許下諾言在此建都,“皇都”的名字由此得來。侗語“多嘎多耶”,在漢語中是“唱歌跳舞”的意思。10月22日,記者來到皇都侗文化村,感受這里的“多嘎多耶”的濃烈氛圍。
攔門美酒搶河魚
進到村寨,還沒下車就聽到一陣歡快的歌聲從侗寨大門里傳來。身著盛裝的侗族阿妹,端著大碗,里面盛著當地苦酒,正在侗寨大門迎接著貴客的到來。旁邊的當地人小李介紹,在侗寨,喝攔門酒有“三不原則”:不能碰侗妹的手、不能嘴碰器皿、不能不喝完。剛說完,旁邊的樊女士就因為不敢喝下這滿滿的一杯,用手阻攔了一下,就被旁邊的侗族阿妹攔住再加喝一杯。“這一大口下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侗家人的熱情了,這苦酒雖然叫苦酒,味道還是蠻甜的。”喝完攔門酒的樊女士滿臉通紅地說。蹲下身子仰著頭,將眼前侗族阿妹手中滿滿的一碗苦酒喝進肚,就能夠進得侗寨。
(喝下一碗攔門酒。)
氛圍熱烈的攔門酒過后,離寨門不遠就是更具生活情趣的“搶魚塘”活動。在侗寨獨具特色的風雨橋旁,有一塊空地被改建成魚塘。侗族建橋講究實用,橋上蓋頂,能避風遮雨。
站在橋上,就能夠看到侗族的阿哥阿妹們卷起褲腳正在進行“搶魚大戰”,游客們趴在橋邊、欄桿上躍躍欲試。就是在誰抓出魚時,可以將他抓出的魚搶過來,最后誰搶到就歸誰,這里的魚都是村里為吸引游客,開展“搶魚”體驗而放入魚塘的,不管是村民還是游客,只要搶到魚,這魚就能帶走。
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我們也挽起褲腳,進入魚塘,體驗一把搶魚的滋味。一位侗族阿哥抓住一條半斤多的鯉魚,剛抓出水面,旁邊的族老就敲響了手中的銅鑼,并指點著大家方向。沒抓到魚的阿哥阿妹就一窩蜂地撲向那里,瞬間整個魚塘就熱鬧了,搶奪聲、笑罵聲、還有奔跑在魚塘里濺起的水花聲。在圍觀群眾的起哄聲中,這位侗族阿哥順利跑出眾人的圍堵,將手中的魚遞給在岸邊撐著口袋的家人。
(搶到魚的侗家阿哥一路小跑將“戰利品”交給塘邊等待的家人。)
沒搶到魚的眾人,又回到魚塘中。就在抓魚、搶魚中,在鑼聲、笑聲里,游客和村民其樂融融地享受著搶魚帶來的歡樂。
侗家糍粑織侗錦
走出魚塘,浸泡過涼水的腿感覺到一絲的涼意。好客的侗家人端上一碗馥郁飄香的油茶,讓人既去了涼意,也吃到了美味。
嘴里還帶著油茶的芳香,小李就呼喚著我們到皇都文化表演廣場去,說此時正是打糍粑時間,剛出鍋的糍粑非常誘人。來自長沙的游客王雪亞一聽到有糍粑吃就非常高興,口中念叨著“糍粑、糍粑我的最愛,好久沒吃糍粑了。”并快步向前沖向廣場。
只見兩位侗族阿叔,一人拿著一根木棍,你來我往的對著木盆里新鮮出爐的糯米進行著捶打。還是小時候見過的打糍粑,現在看到感覺非常新奇,也想試試。接過阿叔遞過來的木棍,用力地捶下去,粘性非常強的糯米就跟隨著木棍一起揚了上來,旁邊的大叔就將木棍捶下,將揚起的糯米又打入盆中。老師傅之間的配合是相當默契的,我們在捶打中,往往就將糯米揚出木盆之后,不得不停下來,用木塊將沾在木棍上的糯米削到盆里。
不一會,糯米變成糍粑,旁邊的侗家阿妹就將成塊的糍粑放到早就準備好的大簸箕中,搓成一小團,沾上黃豆沫。旁邊等候多時的王雪亞不顧此時剛出鍋的熱度,拿起一塊就塞進嘴里,一邊哈著熱氣,一邊說“好糯,好好吃,我還要一塊大的。”
分享完糍粑,大家發現,旁邊的有幾位侗家大娘正在紡線,在皇都侗寨,這里有已經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侗錦織造技藝。廣場旁邊就有一座侗錦文化博物館,這里可完整展示整個侗錦織造技藝的全過程和成果。織造侗錦技藝吸引著大家的目光,一位侗家大娘,手把手教著長沙來的游客張迪,紡手中的紡線,并告訴她這只是織造侗錦的第一步,后面繁瑣的技藝還在后面。“這得要多大的細心才能夠紡出這些線啊。”體驗完的張迪感慨說。旁邊有臺織造機,請教過侗家大娘后,記者端坐在上面,將手中的梭子穿過中間的排線,然后用力的拉下前面的木棍,只聽咔嚓一聲,一條細微的黑色小線就鑲嵌在了白色的紡線上面,旁邊的大娘說,拉這么一下只有一小根線,還要根據不同的圖案進行不同的編排。
合攏盛宴賞民俗
來到侗寨,不試試合攏宴,你無法領略到侗家人的熱情好客。圍坐在長長的木桌上,眼前擺放著腌魚腌肉、油炸蝗蟲等特色菜肴。還有擺放在面前的兩個大瓷碗,里面盛滿了當地釀制的米酒。富含高蛋白的油炸蝗蟲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旁邊的馬老師對此有抵觸感:“這不就是山上的蝗蟲油炸的,這怎么能吃了。”抱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夾了一口放入口中,仔細咀嚼,有一種脆脆的感覺,但一想起蝗蟲活著的樣子,我又沒有了仔細品味的興趣。“克服了心理作用后,吃油炸蝗蟲還是很有味道的,多吃幾個試試就好很多。”旁邊的小李看我們吃得如此小心翼翼,解釋道。
在“耶啰耶”的祝酒歌聲中,大家左手拿酒杯,右手搭著前面人的肩膀,跟隨著歌聲,一起向前擺動,大家相互之間碰撞著手中的酒杯,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歡樂地跳起來。圍繞著木桌,大家一起扭動起來。一曲唱罷,大家在喝彩聲中,喝掉手中酒杯一半。然后調轉方向,右手拿酒杯,左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扭動著回到自己的座位,然后將杯中酒全部喝掉,開席酒就結束了。
正當我們端坐著吃著侗家美食時,身后不知何時站著兩位侗家阿妹。清脆悅耳的歌聲響起,我們不知所措地往身后看去,唱罷之后,只見侗家阿妹兩兩一組,將手中的酒喂到面前,要求一口氣喝完。不時有人用手去阻擋,希望少喝點。對這種“不聽話”的,侗家阿妹拎著耳朵,將兩碗酒灌下,并再獎勵一杯。霎時間,整個合攏宴到處都是敬酒、勸酒和躲酒的。“拎耳朵敬酒,也是侗族表達熱情好客的一種方式。”旁邊的侗家阿妹邊灌酒,邊跟我們解釋著。不一會,大家都被灌下兩三碗酒,瞬間整個氣氛就達到歡樂的高潮。
皇都的村民都能歌善舞,侗家蘆笙舞、侗族大歌、侗族服飾及銀飾等,被村里的藝術團編成了一臺原生態侗族歌舞表演《多嘎多耶·歡樂侗鄉》。
吃過合攏宴,再看看侗族原生態歌舞表演,皇都侗族風情旅游也就結束了,村民們拿著手中的火把,歡送這貴客的離開。夜幕下的侗寨,格外美麗。
通道皇都侗文化村,美麗的侗寨,還有更多的風情等待著你去發現。(文/圖本報記者楊智偉)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