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全媒體記者曾璽凡姚瑤通訊員包丹華)科技強則產業旺,產業旺則鄉村興。5月23日上午,2023年湖南省科技活動周暨“科技瀟湘行(宜章)”啟動式舉行。在宜章縣永諧種植專業合作社,來自省食用菌研究所、省農科院的專家們以專題培訓、現場教學的方式為村民們“傳經送寶”,普及食用菌生產新技術。全縣21個重點村級供銷社村支書、食用菌協會會員代表、食用菌種植大戶代表,共100余人參與此次活動。

“菌子都是‘水貨’,出菌的時候要保證充足的水分。”“要留五公分,膜蓋上以后要有空間。”來到玉溪鎮黃岑嶺村,省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員姜性堅走進田間地頭指導村民們如何種植赤松茸。什么時間消毒、怎樣消毒,一天打幾次水,怎樣調控培菌基質的干濕度……姜性堅都反復叮囑。
“這樣的培訓非常及時,內容豐富,易學好懂。”永諧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黃鳳蘭告訴記者,該合作社之前專門種植秀珍菇,但效益沒有達到預期。得益于科技下鄉,2015年,在專家的指導下,黃鳳蘭試種成功品質好、產量高的南韓紅芝,發展合作社社員104余人,輻射帶動全縣各鄉鎮種植食用菌1000余畝,食用菌種植戶實現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
據了解,依托省食用菌研究所、省農科院研發中心,近年來,宜章食用菌產業由種植向深加工轉型升級,成功開發出靈芝孢子粉等高附加值產品。一株株破土“撐傘”的鮮菇,成為了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仙菇”。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推廣的‘最后一公里’,讓農民掌握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發展,這是我們科研人員的希望和義不容辭的責任。”省食用菌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胡汝曉說,接下來,該研究所將繼續加強食用菌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讓科普惠農、科技助農走深走實。
出品:湖南省科技事務中心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文萃傳媒分公司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