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麻江縣“低調”推行藍莓種植。誰也沒有想到,10多年后,這種健康水果風靡黔東南,與它有關的種植產業被黔東南州列為了重要的支柱產業,上升到了區域性戰略發展的層面。
麻江縣是黔東南最早種植藍莓的縣份,起始種植時間是1999年。據了解,當時一些干部群眾對藍莓認識不足,對推廣種植這種水果有想法。
但是當時的縣領導認定這是一個富民增收的好項目,堅持了下來。開始種植藍莓時,麻江縣比較“低調”,很少做宣傳。只有在莓果可大面積采摘之后,才加大了宣傳力度。如今,麻江藍莓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選種育苗技術,都已經十分成熟,深加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因而有人說,麻江藍莓種植,是十年磨一劍,“亮劍”驚人。
到目前為止,麻江縣的藍莓種植達到了6萬畝,年產鮮果5000噸,位居黔東南州第一,成為了全國藍莓主產區之一。
產品有種植,還必須有深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產業并推動產業自身發展。麻江縣對藍莓產品的深加工高度重視。在種植的過程中,有意識引進了一些加工企業入駐,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深加工企業也越來越多,藍莓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前不久,記者到鎮遠采訪了一家藍莓體驗店,結果擺放在這家體驗店的藍莓產品多達40多種,有系列干果、系列飲料、系列酒水、藍莓蜂蜜、藍莓保健膠囊以及化妝品,可謂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從廣大的種植面積到豐富多彩的產品,說明麻江縣藍莓產業朝產業化方向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全國最大藍莓種植區
麻江縣藍莓種植成功引起了省、州層面的高度重視,2011年,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決定把藍莓產業確定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州各地掀起了藍莓種植的高潮。據統計,截止目前,全州16個縣市已有11個成為基地縣市,共有育苗企業10家,年出苗1000萬株以上,品種包括兔眼系列、南高叢奧尼爾、薄霧、史密斯、南金、夏普藍,及北高叢藍豐、瑞卡、萊克西、布里吉塔、北陸等。
藍莓種植主體包括55戶企業、14個合作社、100余戶30畝以上家庭專業大戶以及700余戶小型種植戶,藍莓產業覆蓋人口10萬人以上。
現全州累計種植藍莓達10萬畝,占全國1/3,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大人工種植藍莓地區。2015年盛果期面積將達到3萬畝,鮮果產量將達8000噸以上,成為中國最大藍莓鮮果產區。
同時,結合近年來國內外藍莓產業發展情況,全州初步確定加工與食用鮮果比例為7:3,大力發展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園藍等品種,為大規模藍莓加工作了較為充分的準備。
在加工營銷方面,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加工銷售工作,積極整合資金、項目支持加工銷售企業。目前全州加工企業有11家,其中已建成投產7家,另有4家在建,加工產品包括白蘭地、紅酒、飲料、果脯、含片、花青素提取等。另有銷售企業5家。預計2015年現有企業加工銷售能力在5000噸左右,尚有3000噸左右鮮果可加工,加工的空間很大。
黔東南藍莓果品具有較強的原生態性,口感好,用這樣的藍莓生產加工出來的藍莓產品也繼承了它的原生態的基因……對于這么優良果品的品牌打造,黔東南注入了更多的思考,主要的做法就是“全州一盤棋”,統一打造藍莓品牌,不能再出現“各自為政”的格局。
具體的工作目標是這樣的,全州統一名稱為“山地生態藍莓”,統一質量標準為綠色、有機,統一對外使用商標為“姜央圣蝶”。
目前,全州絕大多數藍莓基地均達到綠色標準,有12250畝基地已獲有機
轉換證,3000余畝基地獲有機證。麻江縣成為全國有機藍莓示范創建縣和出口水果示范縣。對外使用商標“姜央圣蝶”已完成申報。
“一強”與“多極”并存
目前,黔東南藍莓種植及深加工呈現出了“一強”和“多極化”并存發展的格局,“一強”指的是麻江縣,“多極”指的是正在奮起種植和發展藍莓的各個縣市。
在這樣的格局的基礎上,黔東南又確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到2016年初步建成20萬畝藍莓基地;到2020年,綠色、有機基地占80%以上,鮮果總產量達5萬噸,形成較完備的基地、保鮮、加工、銷售產業體系,藍莓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同時,戶均擁有1畝以上藍莓農戶達5萬戶以上,藍莓產業惠及人口達50萬以上。
藍莓被譽為“世界水果之王”,國際糧農組織將其列入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美國人稱之為“神奇果”,在歐洲則稱它是“口服的皮膚化妝品”。另外,藍莓花青素可防止皮膚皺紋的提早生成,是目前自然界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質,長期食用花青素,可由內而外地預防皺紋,并且可使皮膚光滑,富有彈性,所以藍莓也很適合愛美女性食用。
麻江縣藍莓具有個頭小,但口感、原生態性強的特點。從它的個頭看,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但這恰恰是麻江藍莓原生態性強的表現,因為麻江藍莓施的是農家肥,嚴禁使用激素和有副作用的肥料。在殺蟲方面,麻江藍莓一般情況下,不用農藥,而是采取生物殺蟲的辦法,比如用粘膠板捕蟲等。(陳彥林姜芳羅茜)
免責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