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過雨季的思念
趙秀萍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少時讀詩不明其中意,如今才懂雨紛紛,欲斷魂。
年少提籃隨父母去上墳,并不懂得敬先尊祖,只覺得又可以去瘋玩了,一路上跳著蹦子,溜著趟子,總把父母遠(yuǎn)遠(yuǎn)的拋下。
率先到達(dá)墳地,卻找不到己故之人的墳頭,父親說爺爺奶奶死時,正趕上饑荒年,加上父親年幼,爺爺奶奶的喪事簡陋又匆忙,匆忙得連年幼的姑媽都沒有參加爺爺奶奶的葬禮,簡一l陋的只一張?zhí)J席裹了尸骨,更別說起墳立碑了,長大后的父親和叔叔只記住了埋奶奶的大約位置,于父親一直是痛心之事,于我們總覺得少了靈魂的安放之處。
沒有墓碑,我們就這樣隨著父母,一年又一年傳承著風(fēng)俗,尋找著慰籍,父親認(rèn)真的擺好祭品,祭品里面首當(dāng)其沖的必須是母親蒸得大包子,包子餡也是有講究的,雖說清明前后是農(nóng)家婦女生芽子,做芽面的習(xí)俗,可是母親卻不讓拿芽面包子上墳,每每問起母親說故人說的,芽面包子上了墳,后人都懦弱,寓意芽細(xì)細(xì),所以不能用芽面包子上墳,至于芽面包子能不能上墳,后人會怎樣,我也無從考證,只是多年來一直延續(xù)著父母的一些習(xí)俗,譬如蒸包子不放豆角,不放茄子,母親的言語是茄子,豆角蒸的包子上了墳,后來出生的人都很倔犟,而洋芋,葫蘆蒸包子還要多放蔥,說是這樣蒸的包子,用來上墳,后人會越來越聰明,真假無法辨駁,我只是在父母逝去的日子里,找一份心靈的寄托,所以,每年我都會學(xué)著母親做發(fā)面的洋于大包子,拿去給祖先們上墳燒紙。
擺好祭品,點(diǎn)燃紙錢,焚香一柱,父親就開始了他的念誦,像是在招呼遠(yuǎn)行之人,什么來使錢,來喝酒了,不過父親最先說的總是那句,爹媽來嘗嘗你兒媳婦的大包子,也許是父親在幼年時因?yàn)槲镔|(zhì)匱乏,留下了饑餓的陰影,所以每次上墳父親都會重復(fù)的呼喊己故之人,祭點(diǎn)完之后父親都會倒一杯酒和故去的親人對飲一杯,有時會遞給母親一杯,有時會斟一杯給哥哥,也有和叔叔在墳地里小酌的絮叨。
如今父母都已故去,又一個清明節(jié)來臨時,我努力搜尋記憶深處,父母帶我們?nèi)ゼ漓氲姆N種,也參照著父母遺留下來的各種禮數(shù),寥表著我們心中那份深沉的思念,伴著清早飄撒的雨滴,將相思化雨紛飛。
紛飛的思緒里是父親的那瓶陳釀酒,是母親起早蒸出的大包子,是我們祁求遠(yuǎn)行的那份思念,是清明時能靠近你的夙愿,是隔著空間也想感知你的溫度的執(zhí)念,明知道你們己走遠(yuǎn),可我總是想抓住,抓住童年里你們給的陪伴,抓住少年時你們給的教誨,抓住出嫁時你蓄滿淚水的眼,抓住你們?yōu)槲业暮⒆涌p制的第一件百家衣,太多的過往都留在回憶里,能牽動心弦的也許以后只有每個節(jié)日了。
想你們的日子,你們總會在夢里送來我深深的念想,天亮了,雨還在下,路上行人己匆匆,而我還沉靜在昨夜的夢里。
這些年一半的親人已經(jīng)離世,每一位親人的離世都會在心田堆積一份哀思,而你們的離世,卻是我魂斷故土的痛,我如孩童哇哇的用哭聲湮沒著心中癱塌的傷痛,那是魂斷處,那是雨紛紛,那是斷腸天涯路遠(yuǎn),那是陰陽相隔的骨肉分離,那是我藏進(jìn)黑夜里深深的痛。
又一個清明,又一個雨季,我守一方哀思,為你們送上我深沉的祝福,愿你們安好,愿我長悟。
免責(zé)聲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lián)系